上市险企年报观察财险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型步伐

时间:2025-04-06 04:30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8500   

2024年,财险业不断加快转型步伐,在深化改革中稳扎稳打,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当年,上市险企的财产险子公司——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太平财险、大地保险的保险服务收入均实现正增长,盈利情况明显优于上年。

综改深化

车险费用率不断走低

2024年,我国台风、洪涝和地质灾害多发,但上市险企综合成本率仍低于100%,实现承保盈利。“这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强渠道建设、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承保理赔管控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效,抗风险能力有效提升,盈利能力韧性明显增强。”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

作为财险业基本盘,车险较好实现“降价、增保、提质”目标,综合改革成效明显。2024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8%、98.1%、98.2%,均实现承保盈利。其中,人保财险和太保产险车险综合费用率较上年分别下降2.3个、2.1个百分点。

车险展现出发展韧性,离不开持续的深层次转型变革。“二次综改”下,“报行合一”加码,手续费问题缓解,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太保产险表示,将坚持“有效益、可持续、精细化、有韧性”目标,优化业务结构、稳定业务节奏、夯实经营大盘,资源精细投放、提升人均产能。

于泽表示,2025年,人保财险将打通“目标—路径—资源—过程—考核”全链条管理,坚决落实“报行合一”要求,推进“车+一切”服务模式,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

亏损收窄

新能源车险改革成效显现

上市险企将不断压降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作为主要经营目标之一。2024年,人保财险承保新能源汽车1159.05万辆,综合成本率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太保产险为超460万车主提供风险保障,综合成本率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

太保产险总经理陈辉表示,公司建立了新能源车险垂直化经营管理模式,打造了集中化理赔模式。

当前,新能源车险正处于深度转型期。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于泽表示,2025年,人保财险将力争实现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降至100%以内。如果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新能源车险盈利水平将明显提升。据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险规模将达1540亿-1800亿元,占车险总保费的15.7%-18.7%。

针对车险尤其是新能源车险战略方向,于泽表示,一是不断提升承保到理赔的全流程经营能力;二是持续加大车险定价能力建设,优化业务结构;三是以车险为窗口,构建穿透车辆全生命周期、覆盖触客全服务场景的“车+一切”经营新模式;四是持续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研发和储备能力;五是提升车险服务全球的能力。

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成熟落地,车险的风险形态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车险市场将发生颠覆性变局。在智驾车险方面,于泽表示,目前,国内量产车的智驾等级以L2+为主,仍使用现行车险产品,短期对车险业务影响不大。在出险率方面,人保财险和部分国内自主品牌共同验证,使用智驾后出险率小幅下降。“但主要问题不在个体风险,而在OTA升级或系统故障带来的群体性风险。”于泽表示,智驾仍是潜在的车险增量市场。在产品储备方面,人保财险正牵头开发L3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专属车险产品,提前布局未来智驾技术升级带来的保险需求。在理赔方面,人保财险正与相关方共同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保险赔偿判定技术规范,为未来事故定责提供行业标准。

结构优化

非车险推行“报行合一”

从年报数据看,责任险、企财险、保证保险、健康险等仍是需要不断优化经营效益的非车险险种。

2024年,人保财险企财险、责任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13.4%、105.2%;平安产险责任险、保证保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2.7%、102.2%;太保产险健康险、企财险、责任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4.3%、103.8%、103.7%。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表示,2024年,平安产险净利润比上年增长67.7%,原因之一就是出清了保证保险业务风险。

陈辉表示,对于责任险、健康险等相关领域高风险高成本业务,将持续推进业务结构优化和品质管控。

对于如何优化非车险盈利状况,于泽认为,推行商业非车险“报行合一”,有利于提升行业和公司的承保盈利、风控水平和服务质量。一是将推进行业主体严格遵守非车险条款费率审批报备规定,避免行业“内卷式”竞争。二是将规范行业主体经营行为,提高行业风险防范和合规管理水平。三是有助于引导各市场主体将更多资源用于服务客户,推动行业进入非车险高质量发展阶段。

“下一阶段,公司将带头推进‘报行合一’,并率先在雇主责任险、安责险等重点领域推行落地。”于泽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文章

全球汽车品牌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2020- 全球汽车品牌网 yaou.neov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