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1月MLF操作前瞻:一月降息落空怎么办?

时间:2023-01-16 08:46来源:网络 阅读量:16551   

金融、货币和流动性小组

1月16日,央行将进行MLF例行操作。对此,市场高度关注。

核心观点

此次央行是否下调MLF利率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信号,叠加央行主导的“总量充足、结构精准”的解读,一度悲观的市场预期迅速改善。12月中旬后,短期利率快速下行,1Y国债收益率下行25BP,长期利率降至2.81%,明显缓解了债市氛围。

四季度央行对3200家银行的问卷显示,货币政策预期指数小幅回升,表明更多银行预计一季度货币政策较去年四季度略有宽松。作为年初的首次公开市场操作,1月份MLF利率是否下调成为验证货币政策宽松预期的重要窗口,利率走势对本月LPR和信贷、债券市场的利率走势具有指向作用。

一季度降息可期,但本月有“安心”的概率。

1月前两周,资金利率虽有波动,但短期利率保持稳定,表明市场对宽松政策有一致预期。但通过交流发现,市场对宽松节奏存在争议。近一半的投资者认为1月份可以看到降息,但也有少部分投资者预计下半年落地的概率较大。

对此,我们认为一季度是央行降息的主要窗口,但1月份可能不是最佳时机。

一方面,从央行下调MLF利率的经验来看,2月是年初下调MLF利率的时机,仅去年1月出现了罕见的降息。对此,央行的解释是“(货币政策)要有前瞻性,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关切。”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一方面,今年春节提前,说明节日效应对经济的影响相对提前,叠加了疫情防控放开后的尾部效应。1月MLF利率按兵不动,规避节日、疫情等外部因素,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用;另一方面,1月份通常是银行“开门红”放贷的高峰,10日召开的信贷工作座谈会也要求各大银行“适度发力”。考虑到银行息差压力较大,适当延迟MLF降息操作有利于促进信贷供需双方的利益平衡。

另一方面,从央行降息的逻辑来看,降息的两个出发点并没有改变:一是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降息有助于扩大信贷需求。12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发挥了“稳信贷”的重要作用。各项贷款增速底部企稳,新增信贷继续向好。其背后是央行“总量+结构”政策工具在发挥作用。央行四季度调查问卷显示,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贷款需求指数仍低于去年同期,表明仍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第二,在复苏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降息有利于凝聚共识,提振市场信心。虽然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首轮疫情高峰已经过去,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疫情还会反复,放松防控后经济能否平稳复苏还需要数据验证。降息对落地政策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有重要作用,适合前期安排。在13日举行的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易行长重申将“继续采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总之,我们认为,即使MLF未能如期降准,一季度降息仍是大概率事件,市场不必过于悲观。另外,从降息的角度来看,首选10BP。

市场影响力

如果降息预期未能成功兑现,短期内将提振短期利率,1Y国债收益率可能反弹至2.2%,因此交易时段存在一定风险。但考虑到流动性盘面持续宽松,对短期利率依然有利,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降息未果的不利影响。央行11日重启14天逆回购投放。上周OMO净投放2130亿元,大幅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表明年前央行正在使用数量型工具维持流动性稳定,政策侧重于数量型工具。

长端利率方面,受国内主要城市感染高峰、消费市场回暖迹象、“稳楼市”政策的大力出台以及地方债额度恢复的影响,4日以来10Y国债收益率明显上行,涨幅近10BP。但春运高峰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风险重新显现,以及居民和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时滞效应,将减缓长端利率的上行速度,交易性机会依然存在。

风险警告:

疫情超预期,海外风险上升。

以上内容来自2023年1月15日《1月降息失败怎么办?——2023年1月MLF操作展望报告,马瑞超撰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文章

全球汽车品牌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2020- 全球汽车品牌网 yaou.neov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